林承雄:形散神聚,言近旨远——王开岭《父与子》解读
【点击进入林承雄的专栏,阅读更多!】
福建福鼎一中 林承雄
这是一篇深入浅出、针砭时弊的议论性散文,阐述了对于呵护儿童、涵养童心之重要意义的深刻思考。通观全文,其表达特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:
一、理由事出,形散神聚
文章因事及理,由浅入深,材料丰富,而皆扣紧主旨。开头从父亲不让儿子靠近狗肉馆的故事入题,引出对父亲高尚的亲子之爱的赞赏。接着,由这对“童话般的父子”而联想到一个与之类似的高山上的猎人习俗,进一步指出其共性:“禁忌中包含的精神主张却是高贵的。”这种精神主张就是:作为父亲,要努力保护孩子的童真,杜绝俗世凶残暴虐的伤害。然后联想到丰子恺漫画,肯定其信念:“婴幼儿才是真的人,童年才是未被篡改的人生。”再由“丰子恺味道”宕开一笔,着眼当下时代的某些病象论说自己对人生美学与美德的看法。作者从国家与民族的站位高屋建瓴地指出,应从“父与子”之“彼此互爱”中寻找“国与民的逻辑”,从童话的存量与发展态势中窥探“民族的生活美学”与“时代的精神雅量”,强调童话是成人的精神系统与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,呼吁人们要呵护儿童,珍惜童话。紧接着,作者由自己的担忧谈及当代中国的精神危机,即由于粗鄙和丑陋的遮蔽,导致人们对美的发现与表述的丧失,进而提倡纯真意义上的生活。结尾以埃·奥·卜劳恩的《父与子》点题,盛赞两位伟大的父亲。如此行文,张弛有致,事与理相融,形与神相合。
二、情理交融,真切诚挚
文章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、议论、抒情,既晓以理,又动以情,褒贬分明,情真意切。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传情达意,语重心长。比如,开篇部分在叙述父亲不让儿子靠近狗肉馆之事后,用一组排比、层递句,具体深入地阐释父亲对孩子的大爱,突出其对童真的珍视。又如,“……该多好,该多好”这处反复句凸显作者对“丰子恺味道”之于改善时代气质、润泽日常生活之价值的体认。再如,“儿童稀少,人堆里即缺少氧气和光线。童话衰落,一个国家的黄昏即早早降临”,这两句用比喻手法,将“儿童”比作“氧气”、“光线”,将“童话衰落”比作“国家的黄昏”,造语新奇而恰切,强调“儿童”之于人类社会,“童话”之于国家朝气的不可取代的价值。此外,文中还用反问句,诸如“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?”“我们唇齿间还能挤出温情的语调和口吻吗?”等,以犀利的反诘与质疑表达自己的忧思,引人深省。
王开岭散文集《精神明亮的人》封面上曾有这样一段话:“让灵魂从婴儿做起,像童年那样,咬着铅笔,对世界报以纯真、好奇和汹涌的爱意……”守护童年的纯真,捍卫精神的明亮,是其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。本文可谓典例,它以鲜活的事例、灵动的笔法来包孕深刻的思想、真挚的情感,为读者点亮一盏童真的精神明灯!
问题设计:
1.文章以“父与子”为题,有什么好处?请通读全文,简要分析。
2.联系上下文,说说你对下列句子含意的理解。
(1)儿童稀少,人堆里即缺少氧气和光线。童话衰落,一个国家的黄昏即早早降临。
(2)我们缺少生活的专业户。
参考答案:
1.示例:①从结构看,以“父与子”为题,标明行文线索,将父亲不让儿子靠近狗肉馆、高山上猎人习俗、丰子恺漫画、卜劳恩的《父与子》等素材串联起来,将叙事与说理、抒情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形散而神聚。②从主旨看,以“父与子”为题,来阐发自己对于童年、童话之于成人的精神系统、时代的精神雅量、民族的生活美学、国家的未来生机之紧密联系的深刻思考,言近而旨远。
2.示例:(1)该句将儿童比作“氧气”、“光线”,生动形象地指出儿童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命力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,突出儿童身上所具备“存量最大”的“人生美学和美德”是“美的成年人”取之不尽的源泉;将“童话衰落”比作“早早降临”的“国家的黄昏”,从反面突出“童话”对于培育“民族的生活美学”,对于充实“时代的精神雅量”,对于健全“成人的精神系统”,对于蕴蓄国家的朝气是不可或缺的。
(2)“生活的专业户”是指那些能够摆脱羁绊和干扰,而从容自在地过一种纯真意义上的生活的人,能全身心投入地生活的人,能够成为生活的榜样的一类人。“我们缺少生活的专业户”,精辟地指出当下时代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,因为粗鄙与丑陋的遮蔽,人们正逐渐丧失发现美、表述美的能力,这可能导致生活的荒废。
2019年6月9日上午改定于余闲斋
原文链接
父与子
文/王开岭
有一条街,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,总要找个理由,悄悄绕开。原来,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,一年到头,街边站满了栅笼,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,充当活物招牌。那条街上有股怪味,是恐惧的味道,是动物临终的味道,是血蒸发的味道,是告别身体的鲜毛皮在风里抽泣的味道……
这是个高尚的父亲。
他怕孩子吸入不良空气,他怕孩子的眼睛受伤,他怕幼小的心灵侵入毒素。他最怕的是,孩子在慢慢适应后变得坦然,在一次次惊愕和无能为力后变得麻木,最终,变成那些路人中的一个。
我不知道,这对童话般的父子,在东躲西藏的世间能躲多久,在绕来绕去的路上能走多远。但他们的存在,如金子般贵重。他们改变了人群的成分,重新编辑了我对人间的印象。
我想起一个高山上的习俗:一个猎人,在和野兽搏斗后,要用泉水和树叶洗净脸再回家,以免眼里有未散尽的凶煞,附体在婴儿身上。孩子断奶前,猎人不能捕杀哺乳期的动物,不能带沾血腥的兽皮回家,否则,孩子长大会成为歹人。
这是个美丽的迷信。大凡迷信,都有这种特点:后果不成立,但禁忌中包含的精神主张却是高贵的。
深夜,我欲搭一段美好时光入眠时,常把丰子恺的书搁在枕边。读漫画《趁爸爸不在》《瞻瞻的脚踏车》《爸爸回来了》《妹妹新娘子,弟弟新官人》,总忍不住笑出声,头重脚轻的小人儿,如雀、如花、如蜜饯,芬芳的童音、玻璃球似的吵闹、向日葵般的手臂……被他们簇拥着,几乎忘了那个时代的愁苦与险恶。在丰子恺眼里,婴幼儿才是真的人,童年才是未被篡改的人生。
我常想,一个时代的气质和日常生活,若染上一点“丰子恺味道”,该多好,该多好。
人生美学和美德,在儿童身上是存量最大的,只有思想成熟并保持一颗童心的人,才是美的成年人。
一个国家,若能从孩子对家长的使唤中发现公民的权利,从父母对骨肉的垂怜中认证自己的义务,从他们的彼此互爱中找到国与民的逻辑,从他们的亲热和信赖中反省自己的冷漠与隔膜……若将一个家庭放大无数倍,若天下之人是由一群群“丰子恺”和其“孩子们”连缀而成……那么,一个健美的时代莅临了,“国家”就有了“家国”的基因和属性,该生存共同体的气质和细节变了,道德、风尚也就变了。变得简明、温美、清纯、风和日丽。
看一个民族的生活美学,看一个时代的精神雅量,有个重要线索:要看它缔造和收纳了多少童话,看它的世俗文化和游戏规则是否激励、佑护童话人生,是否滋养童话发展,是否欣赏有儿童人格的成年人。表面上,童话是大人备给小儿的礼物,而更深的真相是:童话乃成人对儿童的审美作业,反映了“大”对“小”的鉴赏力,本质上是“小”对“大”的馈赠。一个社会,若成人的精神系统里没有童话成分,若大众生活提前告别了童话,甚至贬低和嘲笑童话,那这个时代势必极度实用、功利、枯燥,人群也定是险恶、龌龊、粗戾的。
儿童稀少,人堆里即缺少氧气和光线。童话衰落,一个国家的黄昏即早早降临。
由于我的新闻职业,每天要浏览大量媒体和网络信息,有一点是我担忧的:美和干净的事物太少,专心生活和认真说话者太少,能让孩子消费的东西太少,“热爱生活”的依据太少……我知道,这并非全部事实,而是兴趣和注意力所致,我们被自己的对立面绑架了。对于美,不仅生产能力锐减,更可怕的,我们丧失了消费能力、消费愿望和消费传统。
那天,我在微博上说:“中国是个麻团型社会,让人纠结的事太多,‘忧愤’近乎日常表情。但我以为,一个优秀的时代人群里,应同时存在鲁迅和丰子恺这样反差极大的生命类型,对两者的消费应同样旺盛和隆重,甚至,随心灵艺术和生活主题的复位,后者应该居上。”
当代中国有种精神危机:由于粗鄙和丑陋对视线的遮挡、对注意力的劫持,我们正逐渐丧失对美的发现和表述。这其实很危险,生活有荒废的可能。我们从不乏思想的榜样,但鲜有生活的榜样,纯真意义上的生活,摆脱羁绊和干扰的生活,聚精会神、全心全意的生活。我们缺少生活的专业户。
如此背景下,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?除了绝版的“动物世界”,除了文学史上那些经典童话,我们还有能力讲一个美好的故事吗?我们唇齿间还能挤出温情的语调和口吻吗?
想起了埃·奥·卜劳恩,这位德国人虽然身在最黑冷的年代并被其吞噬,却献出了温暖的《父与子》。巧得很,《父与子》最早的中译本,序言作者正是丰子恺。他们的精神相遇了,这是神奇的缘分,这是两个伟大父亲的会师。
语文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语文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数学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数学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英语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英语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物理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物理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化学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化学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生物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生物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政治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政治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历史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历史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地理专题
☆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“地理”资料精品专题推荐【全套资源,最新精选,天天更新,欢迎收藏!】
【语文备课大师】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:540287200 浙ICP备05067795号-5/浙ICP备05067795号-6